EN

共议集管高质量发展与AI时代热点——“著作权集体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主题活动在青岛圆满落幕

2025-10-18 36

由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国际唱片业协会(瑞士)北京代表处主办,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中国电影著作权协会共同协办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主题活动于2025年10月17日在山东青岛圆满落幕。


全.jpg


作为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的配套活动,“著作权集体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主题活动以国际化视野,兼顾学术性与实践性,围绕新《著作权法》背景下集体管理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人工智能技术为集体管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著作权集体管理的法律与司法实践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论坛汇聚国内外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代表、知名学者、法官、产业专家等,分享前沿观点与实践经验,助力构建更加完善的著作权集体管理体系。

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汤兆志在开幕致辞中表示,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是国际通行的、协调权利人与使用者之间利益关系的重要制度设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版权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管理范围持续扩大,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在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促进作品合法传播、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面对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新形势,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平衡各方利益、化解版权纠纷、促进版权价值实现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


汤兆志.jpg

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 汤兆志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中国办事处顾问邓玉华在致辞中强调,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在提升创作效率的同时,也为版权归属和创作者权益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版权及相关集体管理制度作为连接权利人与使用者的关键法律机制,在数字时代承担着更加重要的使命。


邓玉华.jpg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顾问 邓玉华


聚焦新法实施,共议制度发展与完善

在“新《著作权法》下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议题环节,多位专家学者发表了主题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郭禾从“独创性”这一核心概念出发,分析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对传统版权体系的冲击。中文在线常务副总裁谢广才则从产业视角出发,指出AI技术正在重塑内容生产与分发模式,呼吁建立与之适配的授权与保护机制。


郭禾.jpg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郭禾

谢广才.jpg

中文在线常务副总裁 谢广才


清华大学副教授吴伟光深入分析了国民待遇原则在《著作权法》第45条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第15条中的适用逻辑,指出中国在新法背景下履行国际条约义务的路径与挑战。华东政法大学陈绍玲教授则系统阐述了中国对WPPT相关条款的保留及其对国内法实践的影响,提出了在国际规则与本土实践之间寻求平衡的制度建议。


吴伟光.jpg

清华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伟光

陈绍玲.jpg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 陈绍玲


环球音乐亚洲公共政策高级副总裁洪伟典从权利分配机制出发,呼吁构建更加透明、高效的著作权管理流程。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黄伟在题为《数字音乐版权领域的知识产权与反垄断问题》的演讲中,深入剖析了数字音乐市场可能存在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不公平定价等竞争问题。

洪伟典.jpg

环球音乐集团亚洲区公共政策高级副总裁 洪伟典

黄伟.jpg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 黄伟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运营中心主任严波提出以“可信交易”机制优化版权利益分配,切实保障作者权益。音集协总干事周亚平在题为《垄断协议对著作权集体管理活动影响之初探》的发言中指出,应该警惕某些市场主体通过版权的一致行动,异化著作权许可机制,排除、限制市场的自由竞争,强调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在反垄断规制中的积极作用。

严波.jpg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经理室版权运营中心主任 严波

周亚平.jpg

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副理事长兼总干事 周亚平


人工智能发展对集体管理的机遇与挑战

在“人工智能发展对集体管理的机遇与挑战”议题的圆桌讨论中,中央财经大学李陶副教授与小旭音乐CEO卢小旭、正大国际音乐董事总经理蒋涛、IFPI大中华区总裁郭彪等嘉宾,就AI音乐创作、虚拟歌手版权、训练数据合规等实际问题展开了激烈而富有建设性的对话。


圆桌.jpg


演讲环节厦门大学董慧娟教授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的法律保护可探索新“反法”框架内的数据权益及一般条款保护路径,在AI产业链内探索损益补偿机制,体现公平与矫正。国际唱片业协会全球法律政策主管阿巴斯·拉特瓦拉通过视频发言,介绍了欧盟、美国等地在AI版权立法方面的最新进展,强调“训练数据透明化”与“权利人知情同意”是未来制度设计的核心。


董慧娟.jpg

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教授 董慧娟

Abbas.jpg

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全球法律政策主管 阿巴斯·拉特瓦拉(AbbasLightwalla)


司法实践与国际经验:为制度落地提供支撑

在“集体管理的法律与司法实践问题”议题中,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唐若愚法官结合典型案例,探讨了电商直播间使用录音制品的付费标准与广播获酬权的法律性质。华南师范大学王文敏副教授系统分析了网络直播平台的著作权侵权风险,并提出“平台责任+版权过滤”的双重规制路径。


唐若愚.jpg

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法官 唐若愚

王文敏.jpg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王文敏


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朱冬以《提供终端设备的著作权法定性》为题进行了分享。他通过对设备提供行为在法律上的不同定性进行辨析,阐述了该行为在特定场景下可能构成的侵权责任,并强调了清晰的法律界定对于规范数字环境下作品传播、保护权利人利益的重要性。


朱冬.jpg

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朱冬


国际视角同样丰富。芬兰版权协会主席尤卡·利德斯通过视频连线,回顾了WPPT的缔约历史与国民待遇条款的制定背景,为中国相关条款的解释与适用提供了参考。国际唱片业协会全球法律总裁劳里·理查德则分享了欧美在处理“无人认领版权费”问题上的经验,提出通过数据匹配与权利登记系统提升分配效率。

Jukka.jpg

芬兰版权协会主席曾任多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有关外交会议主席 尤卡·利德斯(JukkaLiedes)

Lauri.jpg

国际唱片业协会全球法律总裁 劳里·理查德(LauriRechardt)


本届论坛在热烈的讨论中落下帷幕。与会嘉宾普遍认为,面对技术迭代与法律演进的双重变局,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完善费率机制、强化数据透明、拓展国际协作,为实现创作者、使用者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构建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领奖.jpg


自2020年首次举办以来,音集协著作权集体管理主题活动已逐步发展成为以国际化视野、兼具学术性和实践性、以促进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发展和完善为目的的学术活动。本届活动上,与会嘉宾对国内外集体管理的最新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进行的多维度探讨,对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事业及音乐产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